欢迎访问村官调研网!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社会关注

德安县:美丽乡村今胜昔,这边风景独好

时间:2022-06-24 来源:九江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

  

  近年来,德安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紧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县域发展上谋新篇、在改善民生上添新彩、在产业项目上提层次、在文化生态上显底色、在乡村振兴上绘胜景,将美丽乡村建设、脱贫攻坚巩固提升、统筹城乡发展和生产生活生态等工作相结合,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努力实现“做示范”“勇争先”的发展目标。

  以“秀美乡村”为基础,大力实施村庄整治建设

  德安县坚持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作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重大举措,秉承“四精”理念,深入推进村庄整治建设。该县按照“多规合一”要求统筹编制村庄规划,构建一村一品、一村一景观,逐步形成山水相依、林田互融、林水共生的绿色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2012—2021年间,共投入省市县三级财政专项补助资金14679万元,完成了537个村庄的村容村貌整治提升工作,改水、改厕、改路完成率达到100%,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等突出短板不断补齐,并着力推进往村覆盖、往户延伸,农村具备了更好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更加宜居宜人。该县高塘乡、林泉乡等5个乡镇被列为省级生态乡镇,车桥镇义门村等7个村被评为国家森林乡村,宝塔乡八一村入选“绿色社区美丽家园”示范社区。

  以“村镇建设”为核心,全力增进民生福祉

  德安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始终将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20年投资3亿多元,对县城所在地以外的十个乡镇集镇进行品味提升,启动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道路拓宽、绿化亮化等工程,进一步延伸完善集镇生活污水治理网络,聘请专业设计团队对集镇进行规划设计,活化利用老旧建筑,在沿街小巷植入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元素,用心打造出15分钟便民生活圈。通过外墙改造;雨污分流改造;管线入地改造;绿化提升改造,集中解决了农村的“脏乱差”问题,配套完善农贸市场、停车场、文娱场所、爱心药房、农家书屋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实现幼有所育、老有所养、病有所医、食有所安、居有所乐、事有所办的目标,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得到质的飞跃,幸福感稳步提升。

  以“两大治理”为关键,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德安县把打造生态城乡作为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民生福祉的民心工程,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实践中留下坚定有力的“生态足迹”。科学引进徐环隆顺公司城乡环卫一体化PPP项目,建立起“统一收集、统一清运、集中处理”的运行机制,全面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管干分离”,属地行政管理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工作模式,深化拓展 “三清二改一管护”村庄清洁行动和绿化美化行动,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参照省村庄长效管护5G平台管理模式,切实巩固城乡智慧环卫“一体化”成果,村庄环境“一抓到底,构建常态”。

  紧紧围绕省市决策部署,紧盯重点、攻克难点,结合农村厕所革命、集镇污水改造、村庄污水治理、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工程,2020年,该县投入5.1个亿进行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试点建设,试点以博阳河水系为脉络,以流经村庄为节点,以13个乡镇景点为重点,施行水域岸线并治,村镇并治,结合河长制、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通过河湖清障、清淤疏浚、生态护坡、水源涵养、水系连通,以及污染源控制、河湖管理等系统治理措施,解决农村水系存在的淤塞萎缩、水污染严重、水生态恶化等突出问题,恢复河湖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农村水环境品质,构建水清河畅的美丽宜居乡村。

  以“产业兴旺”为支撑,努力实现生态经济效益双赢

  德安县坚持把产业作为脱贫攻坚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支撑,促进产业兴村、产村融合,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互惠共赢。壮大特色富民产业,发展省、市农业龙头企业19家,建立省级示范园1个,市级产业园11个,逐步实现从“产业扶贫”到“产业振兴”,因地制宜发展林泉菌菇、吴山黄菊、爱民花生、邹桥莲子、塘山中药材等富民产业,把扶贫产业发展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创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脱贫攻坚内生动力持续增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带贫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31家,家庭农场198家,并对贫困地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创建、高素质农民培育和产业化发展重点支持,引导贫困地区总结推广产业带贫减贫机制。发展农业新型业态,建成了一批环境优美、具有文化内涵和区域特点,以生态旅游、休闲观光、特色产业为主题的山乡村寨,并探索完善的“企业+基地+贫困户”“园区+合作社+贫困户”等带贫模式,强化新型经营主体龙头带动和全产业链服务功能,切实提高产业发展精准脱贫质量,让产业扶贫与乡村产业振兴更有效衔接。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行走在德安的乡野小道上,山水如画,风景宜人,远处田间机械轰鸣,农民辛勤劳作,昔日里污水横流,垃圾漫天的现象早已不复存在,“乡亲们的钱袋子越来越鼓,村庄越来越美”的理想照进了现实。

  


原文链接:http://nyncj.jiujiang.gov.cn/zwzx/gzdt/xqdt/202206/t20220623_553258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关闭][返回顶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村官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村官调研网 cg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26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