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村官调研网!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社会关注

禄劝农技推广“五步走”,开辟中药材回归 山野林间“绿色通道”

时间:2022-06-21 来源:昆明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

  为推进中药材产业转型及产业发展,发挥中药材“回归山野、药效第一”的产业特色,禄劝通过积极取经林下中药材种植技术、壮大林下中药材农技推广队伍、建立林下中药材实验示范基地、助力林下中药材科研成果转化、大力培养林下中药材种植技术能人“五步走”模式,开辟了一条中药材回归山野林间的“绿色通道”,为巩固拓展脱贫成效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奠定了基础。

  一、基本情况

  禄劝是全国十大中药材资源县之一,云南省首批确定的20个“云药之乡”之一,也是2021年度昆明市中药材产业“一县一业”示范县、2022年度云南省重点帮扶县中药材产业“一县一业”示范县。近年来,禄劝秉承几千年来中药材种植传统,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年均种植面积保持在10万亩以上,种植农户达4.8万户,从业人员12万余人,中药材产业已经成为禄劝巩固脱贫成效接续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但是,随着中药材产业的深入发展,化肥泛用、农药过量、肥田肥水、产量过剩等问题不断涌现,中药材品质受到了社会的普遍质疑,供给侧提供传统产品与需求侧需求有机产品、生态产品矛盾突出。为促进中药材产业转型,寻求中药材产业发展新出路,禄劝积极探索,顺应了“让中药材回归山野林间”的呼唤,并通过技术推广,建设了万亩林下天麻、林下西洋参等实验示范基地,为打造轿子雪山高品质中药材产区、生产品质云药开展了先行先试。

  二、主要做法

  (一)探索—取经林下中药材种植技术

  随着禄劝中药材产业发展瓶颈的出现,以及防止耕地“非粮化”战略的实施,禄劝积极研究中药材产业转型及发展出路,通过专题研讨及充分论证,县委、县政府将目光转移到了森林上。禄劝有林地496.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1.6%,做好林下经济文章,将会为禄劝中药材产业发展找到新的出路。为此,禄劝派出农技团队带领相关经营主体到安徽、贵州、陕西等林下中药材发展较好的地方,对菌种培育、育苗育盘、病害防治等进行学习,带回了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技术。

  (二)夯基—壮大林下中药材农技推广队伍

  为了推动林下中药材产业的发展,禄劝组建了中药材产业发展办公室,为县农业农村局下属副科级单位,配置技术推广人员5人(其中:高级农艺师3人),主要负责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及技术推广服务。招募6名特聘农技员,长期开展中药材种植技术推广。争取世界重楼分类专家、中科院李恒研究员,中南大学分子药物与治疗研究所所长徐明教授,在禄劝设立工作站,争取省民族民间医药研究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关祥祖,在禄劝设立云南新兴职业学院新校区,开展中医药人才培训、中药材研发,为禄劝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三)先试—建立林下中药材实验示范基地

  为推进林下中药材种植技术落地,禄劝中药材产业发展办公室联系并邀请业内人士到禄劝考察,最终聘请安微重楼、天麻种植专家到禄劝开展长期指导,分别建立了100亩林下重楼及林下天麻示范基地。随着林下重楼及林下天麻试种成功,禄劝决定大面积进行推广,邀请业内专家到禄劝召开禄劝林下天麻产业发展座谈会,大范围组织农技人员及相关经营主体参加林下中药材产业大会,学习林下中药材种植技术。在云南省林下天麻产业大会上,得幸与“中国南天麻之父”周铉先生取得联系,专门指导禄劝开展萌发菌、蜜环菌等菌种培育,开展乌天麻种植。目前,禄劝已在轿子山周边建设了万亩乌天麻示范种植基地,成为全县天麻种植技术示范推广及科普教育基地。

  (四)搭桥—助力林下中药材科研成果转化

  与云南农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昆明植物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搭建林下中药材产业研发推广平台,开展行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升林下中药材产业技术水平等方面开展长期战略合作。推进云南农业大学林下西洋参种植技术研究成果在禄劝落地,依托康美药业、林参生物、参林本草、亚生合作社4家经营主体,建设了300亩林下西洋参种植示范基地,利用西洋参原生境与低纬度高山华山松林温光等生态因子相耦合和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的原理,在“三防两不准”(“三防”即防鼠、防盗、防火,“两不准”即不准使用化学肥料、不准使用化学农药)的管理制度下适量施用海藻提取物,开展林下有机西洋参种植试验示范。2022年5月28日,禄劝承办了林下有机西洋参现场会暨中药材产业绿色发展论坛,在论坛报告会上,张伯礼、朱有勇、朱兆云、苏豹、张亚玉、杨生超等院士专家做了专题报告,为禄劝中药材产业发展及技术推广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五)推广—大力培养林下中药材种植技术能人

  随着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的扩大与种植技术的成熟,禄劝大力培养林下中药材种植技术能人,2021年,开设林下中药材种植高素质农民培训班,通过课堂教学及实地考察学习等方式,培训了林下中药材种植高素质农民320人。与云南新兴职业技术学院合作,组织开展林下中药材种植培训两次,培养本土林下中药材种植技术推广人才120人。在全县17个乡镇(街道)挂牌“农民夜校”,将林下中药材种植技术纳入“农民夜校”培训目录,林下中药材种植技术“叩响”千家万户的大门。

  三、取得成效

  (一)禄劝林下中药材种植技术推广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

  优质药材是我国中医药的根本和基础,中药材回归山野林中,建立药效第一的药材生产模式,开展优质药材原料生产,是服务国家中医药健康发展的需求;发展林下中药材,以药养林,金山银山涵养绿水青山,是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让中药材回归山林,不与粮争地,保护耕地,有利于落实防止耕地“非粮化”政策和保持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定力,是服务国家粮食安全的需求。

  (二)禄劝林下中药材种植技术推广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贫困在山区,山区有森林,发展林下中药材产业,使“青山”变成了“金山”。禄劝通过发展中药材,实现综合产值10.25亿元,加工产值达2.38亿元。培育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企业136家,其中,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省级合作示范社7家。培育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专业合作社449家,培育家庭农场228家。建立了龙头企业绑定合作社,合作社绑定农户中药材产业发展模式,广大农户通过发展中药材获益,脱贫攻坚成效得到了持续巩固,乡村产业振兴目标正在实现。

  (三)禄劝林下中药材种植技术推广服务中药材品牌建设

  禄劝林下中药材种植实现了“两高一低”,“高品质”,即回归自然环境不使用农药化肥,从生产过程保障药材质量,如:轿子山林下天麻天麻素高于全国其它产区,天麻素含量达0.39%,高于药典规定的0.25% 的1.23倍;“高效益”,如:轿子山林下天麻每平方米产量达到15.8公斤,高于其他产区,林下西洋参平均亩产60kg,亩产值10余万元;“低成本”,与大棚种植相比,减少搭棚及农药化肥投入,降低成本50%左右。通过中药材种植技术的推广,禄劝中药材品牌更加响亮,轿子山林下乌天麻获得有机产品认证,建成4个“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福益生牌”当归、“云党牌”党参、“彝道牌”重楼、“轿子山”乌天麻连续多年被评为云南省、昆明市绿色食品牌“十大名药”,禄劝林下中药材种植技术标准体系正在逐步构建。

  

  

  

  


原文链接:http://nyncj.km.gov.cn/c/2022-06-20/441990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关闭][返回顶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村官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村官调研网 cg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26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