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村官调研网!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社会关注

探寻有机高产“密码” ——记辰溪县清水塘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黄费金

时间:2022-05-15 来源:怀化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

  

  探寻有机高产“密码”

  ——记辰溪县清水塘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黄费金

  记者 黄莎 通讯员 叶真龙 朱小怀 罗代水

  时下,广袤的五溪大地,正奏响春耕进行曲。

  4月28日,记者走进辰溪县仙人湾瑶族乡清水塘村,只见满负荷工作的插秧机来回穿梭;育秧大棚里,嫩绿色的秧苗长势喜人。看似普普通通的稻田,却蕴藏着质量强农、品牌强农的力量。

  

  “这几年,种植的水稻亩产连年都在1000斤以上,每亩纯利润达2000元以上。”种粮大户黄费金自信地说。

  一样的品种、一样的气候,为什么有的农户种田赚钱?除了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种植经验,还有哪些因素影响着种粮效益?

  黄费金告诉记者,靠的是良种、规模、品牌三件“法宝”。

  良种增产量

  今年60岁的黄费金曾担任村委会主任,十几年前,他还只是个普通农民。

  “他是个喜欢‘吃螃蟹’的人。”这是村民对他的第一印象。2013年,黄费金流转田地200余亩,走上生态农业种植之路。2015年,他在村里成立第一家公司——辰溪县清水塘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现种植水稻面积2000多亩,“稻+鱼”养殖1200多亩,再生稻400多亩,开垦荒田600多亩。

  “种地不选种,累死落个空。”黄费金深谙此道,2016年选育30个优质稻品种作再生稻产量对比实验,选育出10个适宜该县种值的优质再生稻品种。2017年试种有机稻,并申请通过有机认证,成为全市首家从事大面积稻田养鱼、再生稻种植、有机稻种植的企业。

  “今年的主栽品种是‘玉针香’和‘奥香一号’,它们不仅产量高、熟期好,且具有适宜性好、抗倒伏、抗病强、米质优等特点。”站在田埂上,黄费金对县农业农村局推广的水稻良种赞不绝口,水稻亩产量连年都在500公斤以上,去年平均亩产达到550公斤。

  规模增效益

  

  “以前干农活,全靠自己张罗,现在大不一样,干啥都有机械帮忙。”黄费金介绍,为了实现规模化、现代化、科学化作业,他购买了联合收割机、拖拉机、播种机、自走式喷药机、无人机等大大小小农机具41台(套),并专门建了一个农机大仓库。

  “购置这些‘家当’贷款花了100多万元,看似增加了投入,其实是降低了成本。”黄费金告诉记者,有了农机的助力,种植面积也逐年扩大,收成越来越好。目前公司通过土地流转+土地托管两种模式,水稻种植面积达2000多亩。

  吊起黄费金“胃口”的,还有国家扶农政策。“现在,最开心的是种粮政策好,购买农机补贴多。”政策好不光体现在补贴上,还体现在对耕地的重视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全面落实粮食播种面积,为在高起点上保障粮食安全打下坚实基础,这些政策都让黄费金对未来合作社的发展充满了期待。

  目前,黄费金公司的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带领黄溪口六乡一镇6000余户进行优质“稻+鱼+鸭”生态综合种养模式,面积达到2万余亩,年产值658万元,直接带动220名村民就近就业。

  品牌增收入

  “科学选择生态环境优越、集中连片的水田种植,便于大型犁田机、收割机生产作业,从而降低生产成本。”黄费金告诉记者,要选择生态条件优越的种植区,把抛荒休耕水田全部开垦出来种植优质水稻,确保绿色有机优质。

  “有机稻对空气、水质、土壤各方面的要求都很高,而且我们种植全程不打农药、不施化肥、不用除草剂,确保大米不受污染。”黄费金走村入户时给当地农户宣传。在耕地选择上,他往往选择远离村庄、企业、矿山的山坡水田,采取安装电子杀虫灯、稻+鱼+鸭的生态养殖模式,所施肥料全部用油菜籽加工后的残渣沤制的有机肥料,确保所种植加工的大米品质达到国家有机大米质量标准要求。

  2021年,黄费金种植有机稻300多亩,亩产稻谷500公斤,亩产大米325公斤,按每公斤平均16元计算,每亩毛收入5000元左右,除去每亩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等成本2000多元,每亩纯利润达2000元以上,300亩有机稻纯收入60多万元。    

  “卖个好价,没问题!”黄费金自豪地说,目前,公司拥有几块金字招牌,先后荣获武陵山(怀化)国际健康产业博览会最具人气产品奖,在第22届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上获评金奖。2020年11月,“仙人草”有机大米获得中国中部农博会“金奖”,公司的有机大米远销北京、长沙、沈阳等地,成为市场的“香饽饽”。



原文链接:http://www.huaihua.gov.cn/nyncj/c108769/202205/e492ff045edf4e58832efeb6fba32efb.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关闭][返回顶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村官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村官调研网 cg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26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