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村官调研网!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社会关注

“老把式”变身“新农人”——记麻阳穗鑫家庭农场负责人陈隆军

时间:2022-05-06 来源:怀化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看春耕。即使是“五一”假期,陈隆军也一刻都没闲着。

  田间,嫩绿的秧苗盘码在插秧机上,不时依次滑落,整齐有序地插进水田里,一排排插好的秧苗随风摇动,生机勃勃。陈隆军脸上藏不住喜悦,“我已经能想到,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从普通农民到种植大户,十几年间,陈隆军扎根土地,精耕细作,始终以种好地为朴素的追求。如今,他成立的麻阳穗鑫家庭农场被评为“全省优秀家庭农场”,他也成为当地的致富带头人。

  

  精细化——适度规模,节本增效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是国之大计,也是每一位农民的愿景。

  陈隆军告诉记者,刚开始种粮追求的是“量的增长”,2019年通过水稻技能培训后,开始走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经营路子,不断提升农场现代化水平,现在更注重的是“质的提升”。

  “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生产经营的最佳规模,将土地经营面积稳定在800亩,在规模化生产的同时可以精细化管理。”陈隆军认为,适度规模,既节约成本,又增加效益。

  同时,在完成农场作业之余,陈隆军还对外提供水稻育秧、插秧,打药飞防等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降低成本的同时实现了多元化经营创收。

  机械化——农机作业,提升效率

  机械代替人,种田更轻松。

  “现在购买农机,政府补贴越来越多,自己花钱越来越少。”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陈隆军购置了大型耕田机、高速插秧机、大型联合收割机、烘干机、植保无人机等农机具11台(套),建成200平方米农机库房,租用300平方米标准储粮仓库,具备日耕地120亩、日收割120亩、日机防200亩,日烘干粮食25吨的能力,做到“耕、种、防、收”全程机械化。

  对于如何借“机”生产,提升效益,陈隆军还有个绝招。

  “采用机械深耕早翻,使耕作层加厚,促使农作物根系发达,同时可以提高晾晒耕作层地温,杀死地下的害虫。”他告诉记者,在育苗、插秧时,采用机械育苗和插秧,使秧苗远近相应,后期长势整齐,便于田间管理。同时,农场使用农业机械代替人工耕种,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农场的雇工成本。

  科学化——改良品种,高效飞防

  陈隆军认为,要实现增产增收,必须在良种上下功夫。

  “过去我们种田靠经验,不讲究,想歇就晚一天,想干就早一天。现在,每天做什么都有严格的步骤计划。”在引进品种前,陈隆军会给每个品种设立一个标准的实验田,为品种间的比较和新品种推广奠定了基础。

  2021年,陈隆军又动起了脑筋,做起了“吃螃蟹”的第一人,在重点考虑米质和抗性的前提下,引进需求量较大、口碑较好、适合当地种植的水稻新品种甬两优6760。同时推广杂交水稻规范化栽培技术,保障了农场生产的大米以其独特的香味和绵软的口感。

  肥料是土地的粮食。肥少了,营养不良。肥多了,营养过剩。

  “地和人一样,不但要吃饱还要吃好。”为保证农业生产环境绿色、过程绿色、产品绿色,陈隆军在化肥施用环节减少普通复合肥施用,增施有机肥,施用锰、锌、硅等微量元素,并在肥料的选取和采购方面,积极与县农业农村局对接,根据土壤含量,测土配方施肥,并立足于麻阳独特的自然资源,生产具有独特市场需求的绿色富硒农产品。

  “这是稻飞虱、这是叶蛾,都是对秧苗有害的。”陈隆军指着频振式太阳能灭虫灯说,这样既减少田间害虫基数,又降低病虫害发生率,“隔几天来看看,灯里面就装满了昆虫。”

  不同于普通小农户凭借个人生产经验进行多次、多量施药,陈隆军与县农业农村局密切联系,使用物理灭虫、无人机飞防,根据农业生产时机,严格把控施药时间和用量,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生态保护。

  “我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只要身体允许,我会带着村民一直干下去。”谈起未来,陈隆军坚定地说。

  (记者 黄莎 通讯员 叶真龙 殷姿)


原文链接:http://www.huaihua.gov.cn/nyncj/c108769/202205/b3cf4340271b4963a77e1d63571306eb.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关闭][返回顶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村官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村官调研网 cg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26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