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村官调研网!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三农资讯

红杨镇:补民生短板,促乡村振兴—强抓高标准农田建设

时间:2021-08-09 来源:芜湖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

  七月红杨,稻花飘香,夏粮满仓。步入红杨镇东定等村,放眼望去,成片的稻谷,满地金黄,微风阵阵,饱满的稻穗比花儿都香。

  

  

  

  

  农田高标准,稳产有保障

  以前田难种,收益低,农户种田意愿不强,部分田地出现撂荒,土地流转也鲜有人问津,而今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改造,土地流转出去了,村民不仅有了租金收入,还能在合作社务工,实现了村集体、村民、承包户三方共赢的局面。近年来,红杨镇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扩大机械化作业面,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护提升耕地地力,奠定粮食生产坚实基础。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提质增速,农民种粮逐步从曾经的看天吃饭到如今的旱涝保收。

  

  

  

  

  

  

  高标准农田到底“高”在哪?2020年红杨镇高标准农田项目竣工验收后,种粮大户杨明荣走进自己的承包地里惊喜地发现,高低不平的田块变得几乎一样平坦,泥巴渠改建成硬化渠,排灌站也新建了好几处,一条条3米宽的机耕道纵横交错,为机械化操作提供了极大便利。“我们祖辈种了那么多年地,以往一到农忙“双抢”时不外乎是全家总动员,前后忙活半个月,抢种、抢收最是让我们发愁的,如今粮食种在高标准农田里,那叫一个踏实啊!地块平整相连,农机敞开撒欢,看着心里就舒坦,如今亩产小麦800余斤,水稻近1300斤,高标准农田的民生工程建设让我们坚定了信念,种粮底气也更足了。”杨明荣感慨。

  

  

  

  

  

  

  

  

  

  产业相融合,青山即金山

  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不断深入,红杨镇立足自身发展实际,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田园综合体相结合,充分发挥民间资本作用,推动农旅项目融合发展。通过土地流转和农村闲置宅基地及民房的盘新盘活,增加了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夯实了休闲农旅基础。

  在万福村高标准农田建设中,镇招商引资谋划“铁钉坝春华秋实田园综合体”项目,采取“公司+经营主体+农户+村集体”的模式,实行产销一体化经营,打造出集田园社区、现代农业、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农旅项目,促进农旅融合发展。在红星圩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立足“忆江南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打造以休闲度假为基础,会议餐饮、企业团建、野趣采摘、运动拓展于一体的生态休闲度假农庄,在项目建设中对基地生态本底进行治理修复,项目定位对区域农旅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项目建成后,万福村及红星圩范围内能基本形成田成方、路相连、渠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体系,助推农业现代化和产业融合发展。

  

  

  

  

  

  

  

  环境得改善,旧貌换新颜

  为缓解资源环境压力,保障“河畅、水清、岸绿”的优美环境,红杨镇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种举措,重点着力开展沟塘清淤整治工作,稳步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沟塘清淤不仅可以清理大塘小沟,解决淤泥常年堆积、积水变质发臭等问题,而且可以成功打造沟塘成型、清淤见底、岸坡平整、水面干净、水系连通、环境宜居的自然美景。“以前我们这因为河道采砂、垃圾乱扔、污水乱排等诸多原因导致十里长港变成了一条满目疮痍、河岸崩塌、垃圾漂浮、水质浑浊、异味扑鼻的污水沟,近年来通过高标准农田和水环境治理的改造提升,河道走势得以重塑,生态基底得以修复,水循环系统得以完善,节水灌溉得以应用,而今的青山掩映、碧水荡漾、美丽宜居的生态环境最终得以重现。”红杨镇珩琅山村委工作人员述说。通过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红杨镇共清淤整治塘坝16口,沟渠清淤42条,计28km,通过河道及沟渠的清理整治,彻底改变了农村沟塘脏乱差的现象,整体提升了农村人居环境。


原文链接:http://nync.wuhu.gov.cn/nyzx/bmyw/8292471.html

分享到:
[关闭][返回顶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村官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村官调研网 cg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26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