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村官调研网!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三农资讯

甘肃日报:打柴沟镇打造“中国高原夏菜”金字招牌

时间:2021-07-17 来源:酒泉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

  仲夏时节,走进武威市天祝县打柴沟镇,遍布河畔山间的一畦畦菜地就像五色颜料一般,绘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乡村画卷,让人流连忘返。

  近日,记者在打柴沟镇多隆村、打柴沟村高原夏菜种植基地看到,近百名村民分散在田间地头,除草、浇水、间苗、定苗,一派忙碌景象……

  “今年的荚豆、莴笋、西蓝花长势非常好,7月底就能收割出菜,到时候一定能卖上好价钱。”打柴沟村村民朱秀兰去年种了12亩高原夏菜,因出菜较晚没赶上好价钱,即便这样她也收入了7万多元,“说实话,种高原夏菜确实比种小麦划算得多,今年我们还包了别人8亩地。”

  打柴沟镇位于天祝县西北部,乌鞘岭南麓,海拔2600米。夏季凉爽、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等气候特点,使这里生产的优质高原夏菜受到国内外市场和消费者青睐。

  打柴沟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于继山说,2002年,打柴沟镇开始进行高原夏菜区域适应性试验种植,当年全镇种植高原夏菜200多亩,2021年达到4.2万亩,户均种植面积达到15亩。2020年11月,打柴沟镇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高原夏菜)示范村镇”。

  近年来,打柴沟镇许多村民通过种植高原夏菜增收致富,深沟村村民张兆芳就是其中之一。三年前,张兆芳还在天祝县一家企业打工。去年“试水”种植高原夏菜,她赚到了创业的第一桶金,从此她坚定了在高原夏菜上做文章的信心。如今她已是当地远近闻名的高原夏菜种植大户。

  “去年,我种了20亩红笋,平均每亩收入1.2万元,总收入24万元。”尝到甜头的张兆芳,决定走规模化种植之路。今年3月,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她创办了天祝县万亩田家庭农场,流转土地500亩,种植了红笋、西兰花、荚豆等多个品种的高原夏菜。

  于继山说,目前打柴沟镇高原夏菜品种达到17个,包括荚豆、莴笋、生菜、西蓝花、娃娃菜、甘蓝、蒜苗等。2014年以来,引进多家企业,形成高原夏菜加工、包装、冷藏、销售一条龙产业化发展格局,延长了产业链条。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品质优良的高原夏菜销往北上广深杭等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还走出国门远销东南亚国家。

  记者采访了解到,以前打柴沟镇高原夏菜种植技术只停留在覆膜、宽窄行种植、人工点播等简单化操作上,近年来,经过省市县农业技术人员培训指导,水肥一体化、病虫害防控、育苗移栽、半机械化点播、生物菌肥活田等新技术得到推广应用,一批“土专家”“田秀才”应运而生,高原夏菜种植有了技术保障。

  “2020年,打柴沟镇人均收入达到1.2万元,全镇群众收入的70%都来源于高原夏菜产业。”打柴沟镇镇长杨柏年说,今年全镇共种植高原夏菜4.2万亩,预计生产各类鲜菜10万吨,总产值达4.2亿元,高原夏菜已成为打柴沟镇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原文链接:http://nync.jiuquan.gov.cn/nongyeyaowen/shengneiyaowen/20210714/105316868eba1c719a3.htm

分享到:
[关闭][返回顶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村官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村官调研网 cg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26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