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读百年惠州】惠州:产业兴旺拓展乡村振兴康庄路
水稻加工车间、生产VR设备的“扶贫车间”、葡萄园、玫瑰园项目……在博罗县麻陂镇塘尾村,当地村民积极发展各种产业,每天步履不停。靠双手实现脱贫后,他们坚信“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脱贫攻坚是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党的十八大以来,惠州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创新机制,狠抓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全市15188户35546人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脱贫率达到100%,圆满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产业振兴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石。日前,民记走读团走访了惠州部分省定贫困村在脱贫攻坚期内的产业发展情况,了解到惠州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因地制宜的工作思路,优化产业扶贫项目,大力拓展扶贫产品销售渠道,着力开辟扶贫产业兴旺、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的新途径。
脱贫出列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今年5月底,惠州市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标志着惠州“三农”工作实现历史性转移,惠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工作迎来了全面推进、阔步发展的新阶段。
羊和村花卉智慧温室项目带动当地经济效益不断提升。
塘尾村扶贫车间助力村民家门口就业。
乡贤返乡创业
建设扶贫车间带动村民就业
塘尾村曾是省定贫困村,自精准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市委政法委驻村工作组聚焦村民增收,推动产业振兴,着重发挥好评选脱贫先进、打造产业品牌、培育致富带头人“三轮造血”功能,通过发展产业,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脱贫转变。
在过去,由于交通闭塞、条件落后,不少边远山区村民纷纷走出家门,外出经商创业谋发展。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人才紧缺相对明显。而实际上,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人才是推动乡村振兴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驻村工作组还积极寻访‘最美勤劳致富带头人’,引导乡贤返乡创业。”塘尾村“第一书记”陈职勇说。
深圳市科比翼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桥荣就是其中之一。常年在深圳创业生产VR设备的张桥荣回到塘尾村开设扶贫车间,主要解决贫困户和村民就业问题。民记走读团近日在扶贫车间看到,生产线上机器不停运转,几十名员工有条不紊地进行数据线及不同零部件的加工生产。
“帮助村民脱贫是我们的社会责任,我们也愿意承担这份责任,这是我回来的主要原因。”张桥荣是地道的塘尾村人,1996年他前往深圳打工,2005年开始创业,2014年创立了自己的公司。如今回乡创业,不仅带动村民脱贫增收,也让张桥荣有了建设家乡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张桥荣说,刚开始返乡时也有担忧,他带领几个人一路奋斗,壮大规模,如今扶贫车间解决了塘尾村及周边村60多人的就业问题,并且运营情况还算理想。接下来计划请一些专业的电商人才回来开展培训,带领村民创业。
经过“三轮造血”,塘尾村结合自然禀赋优势,因地制宜打造塘尾村产业扶贫品牌,成立了人间稻合作社、养龟合作社、斗鱼合作社,百合花园、葡萄园、玫瑰园等项目相继落地,聚焦村民增收,推动产业振兴。陈职勇说,塘尾村内生动力的提升,将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记者了解到,在推动脱贫攻坚过程中,一大批乡贤返乡就业创业,参与支持乡村振兴,增加就业机会,带动村民增收,能让村民实实在在体会到乡村振兴的参与感和获得感。让村民安居乐业,正是乡村振兴和留住乡愁的关键所在。
附近村民在羊和村花卉智慧温室工作。
白马村产业发展多元化,以光伏发电“照”亮脱贫致富路。
培育大型项目
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在这里一天工作8小时,每月工资有3000多元,关键是在家门口,不仅来去自由,还能照顾老人和小孩。”在博罗县杨村镇羊和村花卉智慧温室内,村民罗兰正忙着用铁线和架子将兰花枝干定型。
罗兰是羊和村人。在她的记忆里,如今智慧温室所处的位置曾有村民种植水稻作物。依靠种植水稻远不能满足村民糊口的需求,因此在2016年以前,这片土地上仅有部分留守的老人,零星耕种了些许水稻,以满足日常食用。
羊和村位于博罗县杨村镇东部,东江河边。近几年来,市人大机关帮扶工作组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结合本村土地优势,因地制宜寻找符合羊和村特色的产业。
花卉智慧温室项目是恒大集团产业帮扶的重点项目,主要开展蝴蝶兰的种植和培育生产。项目建成后已移交当地政府,并由专业公司运营。该项目运营以来,有效带动了当地经济效益和高科技农业的发展,加速了脱贫攻坚进程。
日前,民记走读团在其中一个智慧温室内看到,这里的兰花品种有100多种,部分兰花已经开花,红色、黄色、紫色争奇斗艳、赏心悦目。兰花丛中,工人正将幼株挨个定型。“这里靠温室控制兰花生长。”罗兰以前在博罗泰美的电子工厂上班,不仅工作时间长,离家也比较远,非常不方便。现在在家门口上班后,拿到的工资与当年在电子厂差不多,关键是能方便地照顾到家里的老人和小孩。
据了解,该花卉智慧温室共计解决杨村镇约70名村民的就近就业需求。项目每年为村民增收300万元,为村集体增收52万元。产业兴旺使羊和村成为博罗县最有发展潜力的村之一,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今,当地及恒大集团力争把羊和村花卉基地建设成全国最大的蝴蝶兰种植基地,预计可解决当地上千名村民的就业需求。
羊和村发展产业带动脱贫是惠州战贫的一个缩影。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脱贫攻坚期内,惠州46个省定贫困村已全部落实产业扶贫项目,发动多家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与贫困户建立合作关系,签订相关产供销协议。同时,将联农带农机制纳入现代农业产业园、“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等重点项目建设内容。今后,惠州将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脱贫地区全面振兴。
塘尾村美丽环境。
白马村的大棚种植项目。
发展特色产业
守住青山绿水换来金山银山
沿着宽阔、整洁的柏油村道前行,四周青山连绵不绝,白马河流水潺潺……这是惠东县白盆珠镇白马村的美丽景象。据悉,白马村曾是省定贫困村,在开展帮扶之前,村里一片脏乱差,基础设施落后,一下雨路上满是泥。在精准帮扶下,白马村近年来因地制宜,因村施策,走出独具特色的“一河两岸”生态旅游产业综合脱贫致富新路,成为惠州脱贫攻坚的一匹“黑马”,并成为了当地“网红”打卡村。
青山绿水引客来,拥有良好的环境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周边城市的游客接踵而至,同时也吸引了企业进驻,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我们是优先雇佣当地村民,同时也接收其他地方的人员,大家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农场规模扩大后还会慢慢加大劳务人员引进的力度。”惠州市德琳农场有限公司2019年进驻白马村,该公司生产经理赵平萍说,当初选择白马村看中的正是当地自然环境优势,项目也带来了务工机会,在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与此同时,当地还通过村企合作的模式打造白马村茶园。“打造一个约80亩的茶基地,主要是增加村集体收入。”白马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巫石煌说,希望通过打造“白马茶”品牌,成为白马村的“一村一品”。
与白马村相邻的横江村,曾是无人问津的小山村,同样被评为省定贫困村。市委组织部驻横江村“第一书记”李正文说,近年来,该村结合建设新农村示范村契机,大力抓好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建设,充分利用生态景观资源,以乡村特色产业带动村民增收。
据介绍,横江村根据自身条件,着力打造乡村旅游产品,其中的爆发点是2017年春节的格桑花海。这片35亩的格桑花成为“网红”,吸引了超过10万人次前来赏花。游客带旺了周边农家乐、饭店、温泉旅业等,也为村民带来了不错的经济效益。
格桑花海大获成功,横江村摇身变成了“网红”打卡地。随后,横江村相继引入了爱树·白马河畔和洋里栈两家高端民宿,同时鼓励村民自建自改民宿,并成立了种植合作社,丰富旅游产品。如今,全村已经基本形成集温泉、河岸景观、田园风光、特色民宿、农家乐、采摘园于一体的乡村生态休闲旅游产业模式,大大提高了村集体和村民的收入。
民记走读团在白盆珠镇政府看到了“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的牌匾,这是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中,中共惠东县白盆珠镇委员会作为惠州唯一上榜的先进集体获颁的牌匾。据当地负责人介绍,白盆珠境内有粤港澳大湾区最大水库白盆珠水库和粤东南第一峰莲花山,为保护绿水青山,库区周边不能发展工业,养殖业等也受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发展。全镇有4个行政村曾是省定贫困村,3个行政村曾是市级贫困村。白盆珠镇党委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市、县委的部署要求,统筹各方面资源和力量,举全镇之力精准战贫。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白盆珠镇具有生态优美、地热资源丰富、区位交通便捷等综合优势,近年来每年慕名前来白盆珠的游客逾15万人次。当前,白盆珠镇正全力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衔接,加快补齐产业发展短板,重点推动一批项目上马。
羊和村花卉种植基地。
奋斗故事
贫困户逆袭成“最美勤劳致富户”
这几年,博罗县麻陂镇塘尾村村民李新强的日子越过越敞亮,靠着不断租种村民的耕地,今年春耕时节,他种下了80多亩水稻,为此他还特地购置了大米智能色选机。但很多人想不到,他家曾是村里最穷的几户之一。
“大米智能色选机能把稻米里的杂质筛出来,提高米的质量就能卖得好价钱,有助于增收。”民记走读团来到塘尾村人间稻合作社水稻加工车间时,村民李新强一边说一边忙碌着,脸上满怀期待。
李新强曾经是塘尾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因双亲残疾,母亲瘫痪长年卧床,靠着家里仅有的两三亩地,7口之家的生活一度差点揭不开锅。市委政法委定点帮扶塘尾村后,着力激发贫困户“要我脱贫”变成“我要脱贫”的内生动力,营造浓厚的勤劳致富氛围,实现“造血”功能提升。
产业扶贫是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基础支撑,也是脱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驻村后发现村里的产业仍较单一,村民脱贫意愿仍不够强,勤劳致富的氛围不浓厚。”陈职勇回忆,驻村工作组在走访调研中发现了踏实肯干、任劳任怨的李新强。为了帮助李新强脱贫,扶贫队为他申请了春耕冬种补助资金6000元。如今回忆起来,这笔钱对李新强而言,就像打开新世界大门的钥匙。
“种地也要本钱,没有资金买肥料种不了那么多,比如说6000块钱我就把它变成(种地收益)1万块钱,就是每年增加一点点,就可以种多一点地。” 靠着辛勤劳作,6000元扶贫款带来的收益不断增加。随后,靠着五万元的免息贷款扶贫政策资金,李新强购买了全村第一套大米加工设备,从卖稻谷升级为卖大米。他把自家地里的庄稼加工完后,还能帮别人加工,进一步提高收入。
“几年下来,我租种的耕地面积越来越大,现在种了80多亩地。靠着种地、卖大米,去年年收入有10多万元。”李新强不仅自己达到了脱贫标准,还雇佣了一些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问题,带动村里形成了一种先脱贫的带后脱贫的“一帮一”机制。李新强用实际行动鼓舞着全村人以他为榜样,撸起袖子加油干,他也因此被评为塘尾村“最美勤劳致富户”。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行走在塘尾村的水泥道上,这9个鲜红的大字在连片田园风光中格外醒目。陈职勇说,这就是塘尾村45户贫困户脱贫路上的真实写照。
参与者回忆
驻村第一书记陈职勇
坚守“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理念
2018年11月,我被选派到博罗县麻陂镇塘尾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当时小女儿仅一岁多,接到任务后我没有考虑就一口答应了。因为有家人们的支持,有他们的奉献、善良和包容,才能让我选择和坚持驻村工作。
“用心想事、用智谋事、用力干事、用情成事”,这是我驻村的表态发言,也是坚守初心的原动力。我坚信“只要你是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事,老百姓就会心向着你”。“小陈书记又来看望我们了!”每次听到贫困户对我说的这句话,我就知道替他们排忧解难是值得的。与贫困群众建立浓厚真情,让我收获了泥土的馨香……
这3年来我大有收获,解放了思想、开拓了眼界。驻村期间,我充分感受到脱贫攻坚政策给贫困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亲身体会到要解决农村存在的问题,破解发展的难题,必须在党的政策框架内,发扬改革创新精神,弘扬务实苦干作风,善于运用群众的智慧。
新征程已经开启,乡村振兴的任务更加重大。众人拾柴火焰高,希望接下来有更多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相信在广大党员干部的带动下,广大农民群众坚守“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理念,定能激发出更大的建设热情,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出更幸福更美好的生活。
原文链接:http://nyncj.huizhou.gov.cn/zwzc/xwzx/bsyw/content/post_4336714.html
- 致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政...2021-06-23
- 规模经营耕地从3万亩...2021-06-15
- 胡春华强调:确保高质...2022-02-23
- 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2020-08-07
- 花生豆腐的制作技术2022-01-04
- 农业农村部举办党史学...2021-06-25
- 中央重磅发声:加快错...2021-01-13
- 麻涌完成2022年拖...2022-09-15
- 长治市农业技术推广中...2021-07-11
- 2025乡村振兴(长...2025-08-22
-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与物...2025-08-21
- 中共天津市农业农村委...2025-08-20
- 河南省中药材产业联盟...2025-08-19
- 市农科院召开安全生产...2025-08-18
- 省农业农村厅全力开展...2025-08-15
- 王建球赴石门、南县、...2025-08-14
- 张金龙讲授深入贯彻中...2025-08-13
- 市农业农村委组织召开...2025-08-12
- 2025乡村振兴(长...2025-08-22
-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与物...2025-08-21
- 中共天津市农业农村委...2025-08-20
- 河南省中药材产业联盟...2025-08-19
- 市农科院召开安全生产...2025-08-18
- 省农业农村厅全力开展...2025-08-15
- 王建球赴石门、南县、...2025-08-14
- 张金龙讲授深入贯彻中...2025-08-13
- 市农业农村委组织召开...2025-08-12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村官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村官调研网 cgdy.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