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村官调研网!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三农资讯

以史为鉴,开创三农崭新未来

时间:2021-07-11 来源: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回眸我们党100年的发展历程,指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

  以史为鉴——简洁的四个字,蕴含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执政路上的一大精神法宝,也是我们做好新阶段三农工作的必然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以大历史观的视角对做好农业农村工作作出战略指引,强调“要有足够的历史耐心”“很多问题要放在历史大进程中审视”,体现出了鲜明的历史思维、历史眼光和历史担当。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我们党带领中国农民从革命、建设、改革到新时期的一路征程,既是不断从历史中“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的发展之路,更是不断创造新的历史奇迹、孕育新的历史智慧的攀登之路。新的发展征程上,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求我们必须把三农工作置于历史大进程中审视,以史为鉴、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

  以史为鉴,首先要深刻地认识历史。历史是一条浩瀚的长河,要做到鉴往知来、古为今用,就必须全面地学习、系统地研究历史,既要通读泛读、全面地读,也要有重点地学习和理解。恰如我们党和中国农民的百年历程,既要深入研究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三农发展史,还要深入研究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既要学习研究中国史,也要学好世界史,培养我们宏大的历史视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深切地感受我们党和中国农民之间的血肉联系,才能更深刻地体悟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深远意义,也能更深入地理解“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的历史内涵。

  以史为鉴,必须要全面地尊重历史。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而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尊重历史,就是要承认历史的客观性、规律性、整体性、复杂性和曲折性,既注重历史的经验,又注重历史的教训。回首往昔,正是因为我们有过饥饿饥荒经历,所以今日才更加明确粮食安全的责任一刻也不能轻忽;正是因为我们曾经有过人民公社的教训,改革发展中才始终把农民积极性的发挥和调动放在重要位置。只有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看问题,我们才能把历史这面镜子擦亮,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

  以史为鉴,更要善于创造新的历史。我们学习历史、研究历史,最根本是为了指导实践,更好地走向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人类社会就能更好前进。行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要将求真与致用相结合,牢牢树立三农工作的大历史观,不断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养分,不断从历史中获取动力源泉,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

  这是历史给予我们的智慧!这更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附件:

   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原文链接:http://nyncj.wuhan.gov.cn/xwzx_25/xxlb/202107/t20210709_1734853.html

分享到:
[关闭][返回顶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村官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村官调研网 cg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26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