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村官调研网!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三农资讯

围绕“三要素”着力提升农田建设水平

时间:2021-07-11 来源:芜湖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

  安徽省芜湖市地处长江下游南岸,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近年来,为进一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端稳“中国人自己的饭 碗”,芜湖市深入贯彻“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战略,大力推进高标准 农田建设,并围绕“三要素”,坚持在“量”上谋篇、在“质”上用力、 在“效”上求突破,取得新的成效。目前,全市331.4万亩基本农田,已建成高标准农田 200.46 万亩,占比达 60.5%。

  一、在“量”字上谋篇布局

  一是查实高标准农田存量。芜湖市结合“十二五”以来高标准农田建设清查评估工作,形成芜湖市已建成高标准农田项目数据库和分布图,以此为底数,各县(市、区)在申报新建项目时有效避免与历史项目空间重叠、面积重复,基本杜绝重复低效建设。二是科学安排高标准农田增量。芜湖市横跨长江两岸,地形地貌多样,既有沿江圩区平原,又有山区丘陵岗地,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一,在安排高标准农田任务面积时,根据各县(市、区)实际需求和全市农田建设规划,对打算立项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在实地勘察和征求项目区受益农户的意见后,编制项目初步设计文件,从芜湖市农田项目评审专家库中随机抽取评审专家组成专家组进行项目评审,对评审通过的项目纳入当年度实施计划。三是多措并举加大项目资金总量。为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拓宽资金投入渠道,芜湖市多措并举建立农田资金多元化投入机制。一方面,各县(市、区)积极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芜湖市繁昌区出台了《高标准农田先建后补实施办法》,加大对主体建设项目的政策支持力度,成功撬动社会资本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另一方面,合理发行政府专项债,芜湖市镜湖区在发行的乡村振兴非标专项债券中安排农田建设专项资金,以高标准农田项目新增耕地指标收益为偿还渠道,及时补齐项目资金缺口,有力解决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县级配套资金问题。

  二、在“质”字上用力使劲

  一是强化工程质量监管。为守住工程质量这一高标准农田项目的“生命线”,在科学编制项目初步设计文件后,芜湖市重点抓好影响工程质量的施工招标、监理监管、竣工验收等关键环节。施工过程中,各项目镇政府组建农田水利建设项目领导小组,落实监管专班,在项目区聘请本地懂行的退休老党员、老干部,担任农民监理员,常态化监督施工单位施工,确保项目标准和工程质量双“过关”。项目完工后,项目镇政府聘请第三方中介机构对项目区内单项工程进行质检,质检合格后组织镇级自验工作,镇级验收合格申请县级验收,县级验收通过后申请市级竣工验收,层层把关,确保工程质量。二是加强耕地质量建设。芜湖市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中,通过整合其他项目向高标准农田项目区集中,把提高项目区基础设施水平与提升耕地质量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提高了整体建设效果。南陵县是紫云英生产大县,该县结合紫云英种质资源保护工作,在冬闲田安排种植紫云英作为绿肥,既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又改良了土壤结构;繁昌区大力推进畜禽粪污资源 化利用,以高标准农田项目区为中心辐射周边畜禽养殖场,推广“干湿分离、截污建池、一场一策、制肥还田”模式,将生物肥料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一方面提高畜禽粪污区域资源化消纳比例,另一方面减少化肥用量,保护生态环境。三是提升管理人员素质。农田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工程、水利、农业、财政等多个领域,需要各个专业的优秀人才跨领域合作。为提升农田建设管理队伍素质,芜湖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从相关职能科室、二级事业机构抽调大量专业技干,形成老中青人才合理配置的梯次队伍,以定期举办视频培训、现场观摩会为抓手,促进各地经验总结交流,有效增强管理人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在“效”字上求取突破

  一是坚持早谋划、早启动、早实施。芜湖市高标准农 田建设始终立足一个“早”字,以项目库建设为抓手,不等不靠, 提前下达全市指导性计划,要求各县(市、区)抓紧编制项目初步设计和实施计划,由市级组织专家评审,然后上报省厅尽快批复,这样不仅争取了主动,而且有效缩短 了项目建设周期。2019 年度全市 12.5 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从立项到验收只用了11个月时间,于 2020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成为全省第一个完成任务的地级市;2020年度全市15.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于2021年5月底前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并完成验收。新建高标准农田及时投入农业生产,发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二是着力打造“沟渠相连,水清岸绿”的生态环境。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芜湖市把生态效益作为重要目标取向。其中,湾沚区地处南方水网地区,河湖沟汊纵横。该区一方面加强末端水系建设,增强项目区灌排功能,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另一方面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力开展主干沟渠清淤、砌 护、植草和黑臭水体治理,美化农村环境,有力提升了农田和村庄的整体形象,助推了乡村旅游业的 发展。三是加强工程管护,并坚持与巩固脱贫攻坚相衔接。为确保高标准农田长期发挥效益,芜湖市把工程管护作为关键措施,并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相结合,进一步发挥项目建设的社会效益。其中,鸠江区通过创新管护模式,开发工程管护公益岗位,优先安排当地贫困户担任“护路员“或“渠长”,由区财政按照每亩不低于25元的标准落实工程管护资金,从而实现了工程管护和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双赢”。


原文链接:http://nync.wuhu.gov.cn/nyzx/bmyw/8288942.html

分享到:
[关闭][返回顶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村官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村官调研网 cg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26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