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自走式薯类联合收获机具填补技术空白
近日,薯类联合收获机械技术获得突破,我国科学家自主创制成功小型自走式薯类联合收获机4UZL-1型,为解决薯类机械化联合收获难题、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奠定了基础。由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绿色耕作与土下果实收获机械化创新团队创制的小型自走式薯类联合收获机4UZL-1型采用履带自走底盘,配套动力55千瓦,单垄收获,作业效率0.16—0.33公顷每小时,可一次完成挖掘、输送、去土、去残藤、清选、集薯等联合作业,填补了马铃薯、甘薯收获领域技术空白。
土豆、红薯、山药……这些深埋在土里的块茎,在过去漫长的时间里,一直靠人力挖掘收获、或半人半机械采收的方式,费时费力。据团队首席胡志超研究员介绍,薯类作物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主要包括马铃薯、甘薯、木薯、山药等。我国是薯类作物生产大国,主要薯类作物年种植面积超过1.6亿亩,尤其是马铃薯、甘薯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由于薯类生产机械化水平低,长期依靠人工或半机械化作业,机械化联合收获几近空白,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作业成本高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主要瓶颈。
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等项目资助下,绿色耕作与土下果实收获机械化创新团队根据产业急需,在前期研发基础上,以优质、高效、低损、多功用为主攻目标,重点攻克与优化了模块化、仿形镇压限深、低损耐磨挖掘、浮动防缠绕切草、低损薯土分离、弹性摘辊式薯秧分离、可调式三段提升输送、薯块顺畅交接、薯块多通道高效分选及高度自适应低损集薯等关键技术。
据了解,该机具可根据不同品种的马铃薯或甘薯,更换其相对应的专用部件来实现作物的收获,能较好地满足国内中小规模薯类生产收获需求。团队在山东德州、滕州和江苏淮安、南京等地开展的多工况田间收获试验结果表明,该设备作业顺畅可靠、适应性强、收获质量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原文链接:http://ddsnyncj.dandong.gov.cn/html/16/20212/03492e99e42e7ea8480cdfb4899604f5.html
- 致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政...2021-06-23
- 规模经营耕地从3万亩...2021-06-15
- 胡春华强调:确保高质...2022-02-23
- 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2020-08-07
- 花生豆腐的制作技术2022-01-04
- 农业农村部举办党史学...2021-06-25
- 中央重磅发声:加快错...2021-01-13
- 麻涌完成2022年拖...2022-09-15
- 长治市农业技术推广中...2021-07-11
- 2025年河北省畜牧...2025-08-11
- 金汇江同志深入天津农...2025-08-08
- 省农业农村厅举办第8...2025-08-07
- 微塑料对土壤胞外酶活...2025-08-06
- 富营养型微生物助力秸...2025-08-05
- 呋喃香豆素合成受限的...2025-08-04
- 省委第八巡视组巡视农...2025-08-01
- 省农业农村厅举办机关...2025-07-31
- 梁言顺在阜阳市调研时...2025-07-30
- 2025年河北省畜牧...2025-08-11
- 金汇江同志深入天津农...2025-08-08
- 省农业农村厅举办第8...2025-08-07
- 微塑料对土壤胞外酶活...2025-08-06
- 富营养型微生物助力秸...2025-08-05
- 呋喃香豆素合成受限的...2025-08-04
- 省委第八巡视组巡视农...2025-08-01
- 省农业农村厅举办机关...2025-07-31
- 梁言顺在阜阳市调研时...2025-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