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兼修”聚力振兴
健身器材、文艺舞台、绿色长廊一应俱全,乡亲们在文化广场上活动健身,惬意的生活演绎着幸福家园的梦想……迎着春日的暖阳,走进淮南市潘集区泥河镇大树李村,村民李占兵对身边的变化感触颇深:“环境好了,越来越多的村民、大学生开始返乡就业,带来了新技术、新活力。”
青山绿水田园美,宜居宜业宜乡游。近年来,淮南市在彰显特色上下功夫,在亮点突破上做文章,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让洁净环保、现代文明与田园风光相互交融,一幅幅环境优美、产业兴旺、村容整洁、文明和谐的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美了“面子”
美丽乡村放飞“田园梦想”
“以前,村民将生活垃圾丢在路边,农田里也到处都是农药瓶、化肥袋、废弃大棚膜……如今,农村环境变美了,拿出手机随处一拍就是一幅田园风景。”大通区洛河镇王庄村村民沈传宽对村里的变化赞不绝口。
据了解,淮南市把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加快乡村振兴的“一号工程”,按照规划引领、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彰显特色的原则,坚持长效运行、连线成片,妥善处理“面子”与“里子”关系,由“表”及“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该市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突破口,开展农村脏乱集中治理,将环卫保洁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推动农村垃圾日产日清。随着《淮南市美丽乡村长效管护实施意见》的出台,市级专项资金对每个建成中心村补助2万元,进一步提升美丽乡村管理维护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沿着寿六路、凤蒙路、淮潘路,随着连线整片推进,一个个美丽乡村如彩带穿明珠,错落有致;结合沿淮湖区洼地搬迁和渔民上岸工程,一批设施配套完善、环境整洁美观的居民安置点建成,打造出一道美丽的乡村风景。
走进凤台县西淝河岸边杨村镇八庄村,只见干净的水泥路和青红色的砖铺路连通家家户户,干净的庭院、整齐的菜园、统一的篱笆,勾起人们儿时的记忆。凤台县美丽办主任马洪明告诉记者,通过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这里的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正被激活。
强了“筋骨”
产业引领夯实“振兴”基石
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用来形容八公山区妙山村真是恰如其分,桃花、樱花、梨花竞相绽放,美丽乡村建设不仅让这里的环境焕然一新,也为旅游产业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村里打造特色休闲旅游小镇,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的优势资源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村民贾全少带着记者参观,山林中的一片民宿映入眼帘,白墙黑瓦、楚汉风格的农家庭院,吸引了周边的游客欣然入住。
“十三五”期间,淮南市13237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已全部完成;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建设完成率100%,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建成省、市、县级中心村美丽乡村454个,中心村自来水普及率超过90%,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100%。
建设美丽乡村,环境美是前提,最关键的还是发展产业强村富民。只有腰包鼓了,才能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
该市统筹镇村建设、环境整治与农村经济发展,大力扶持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的发展,培育“一村一品”,发展特色富民产业,增强美丽乡村建设后劲。
“应台孜”西红柿是望峰岗镇陶圩村的特色农产品,以皮薄、肉厚、沙瓤、多汁的特点而被消费者喜爱,远销周边大城市。谢家集区成立了专业种植合作社,注册“应台孜”品牌商标,不仅打造出现代农业“一村一品”,也发展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
“泰国艳红辣椒”销往“海底捞”等知名火锅店,“里外农”牌辣椒酱依托“互联网+”销往全国,并进驻消费扶贫地方馆……在“省级美丽乡村”田家庵区曹庵镇宋王村,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当地政府扶持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的发展,依托辣椒等特色产业的发展,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拓宽了乡村振兴之路。
厚了“里子”
乡风文明涵养“秀美村韵”
闻着油菜花香,迎着醉人的春风,记者来到寿县堰口镇许寺民族村,只见一幢幢崭新的楼房整齐划一,风景树木、运动器材、文化广场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自从嫁到了许寺村民族村,村民许志群经历了从搬出水洼地、住进新家园的变迁。“以前每逢下雨天就出不了门,现在可以聚到礼堂看看电影;以前天黑没地方玩,现在大家可以凑在一起跳舞健身……”如今,她在干好自家农活的同时,还成为村里“巾帼志愿者服务队”的一员,经常帮助其他有困难的村民。
从寿县大鼓、凤台花鼓,到潘集采莲灯、小马灯,淮南市注重发掘优秀民间文化资源,让传统文化活动滋润着乡风文明。该市不断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常态化开展送文化、科技下乡活动,引导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并从中接受教育,摈弃陈规陋习,提高文明素质,让农民群众既能享受到现代文明的丰硕成果,又能延续文化底蕴深厚的农耕文明、淮河风情。
穆台村是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也是焦岗湖镇雨污分流渠最先投入使用的村,如今生态环境变美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上去了,文化广场成了老人和孩子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焦岗湖镇文化站负责人胡海章告诉记者,该区共完成了18个省级美丽中心村和4个市县自主建设中心村建设任务,文化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公共文化服务不断完善。
村容村貌的改变倒逼村民提升文明素质、倡树文明乡风,村规民约逐步完善,文明家庭、党员示范户、星级文明户等创建活动蓬勃开展,在淮南市广袤的农村,一个个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成为一道道靓丽的风景。
(记者 柏松 齐振江)
原文链接:http://nync.ah.gov.cn/snzx/sxxx/55633841.html
- 致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政...2021-06-23
- 规模经营耕地从3万亩...2021-06-15
- 胡春华强调:确保高质...2022-02-23
- 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2020-08-07
- 花生豆腐的制作技术2022-01-04
- 农业农村部举办党史学...2021-06-25
- 中央重磅发声:加快错...2021-01-13
- 长治市农业技术推广中...2021-07-11
- 麻涌完成2022年拖...2022-09-15
- 连云港市内业测试化验...2025-02-06
- 淮安区第三次土壤普查...2025-02-06
- 苏州市吴江区顺利完成...2025-02-06
- 常熟市第三次全国土壤...2025-02-06
- 江苏省全面推进第三次...2025-02-06
- 无锡市开展节前农产品...2025-02-06
- 连云港市农业农村局开...2025-02-06
- 江苏省地方标准《农产...2025-02-06
- 镇江市:强监管 控风...2025-02-06
- 草莓定植成活后田管要...2025-02-06
- 莲藕产业架起致富金桥2025-02-06
- 思而后定〡骆马湖渔管...2025-02-06
- 回眸2024(之五)...2025-02-06
- 江苏洪泽湖:保持“动...2025-02-06
- 骆马湖渔管办开展水产...2025-02-06
- 江苏省太湖渔政监督支...2025-02-06
- 近万只野生鸬鹚现身洪...2025-02-06
- 宿迁市开展春节期间草...2025-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