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科技贡献率达63%
农产品加工业横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大领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记者日前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举办的“科技创新引领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0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超过23.2万亿元,与农业产值之比接近2.4∶1,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7.5%,科技对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的贡献率达到63%。当前,我国农产品加工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了由整体跟跑向“三跑”并存转变,为农产品加工业长久稳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加工领域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一是在生鲜农产品动态保鲜与冷链物流、产地初加工、小麦制粉、低温榨油、冷却肉加工、传统食品工业化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技术突破,制粉、榨油、榨汁、畜禽屠宰分割等关键核心装备实现从依靠引进向自主制造转变,过去十年间,我国大宗粮油产后损失由10%左右降低到6%以下,大宗果蔬产后损失由30%左右降低到25%以下,畜禽宰后损失由10%降低到8%以下;二是建立较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标准法规体系,2019年国家监督抽检33大类24.4万批次食品样品,平均合格率达97.6%,为“安全、营养、美味”健康食品为主导的农产品加工业和现代流通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然而,农产品加工业还存在一些问题:关键酶制剂和配料依赖进口,面临“卡脖子”问题;生鲜农产品产后损耗大,缺乏绿色精准的减损保鲜技术和智能化的冷链物流技术;梯次加工技术缺乏,导致加工附加值低。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王凤忠介绍,“十三五”期间,中国农科院围绕加工贮藏、质量安全、营养健康、智能生物制造等领域,大力发展应用基础与关键核心技术研究。突破了挂面高效节能自控干燥、菜籽油高效精制、果蔬压差闪蒸组合干燥、传统肉制品绿色加工、畜禽骨全组分高值化加工等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难题,重点研发符合国民营养和消费需求的新产品,为健康中国战略实施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十四五’期间,中国农业科学院将紧紧围绕农产品加工重点任务,构建全国一盘棋的协同创新体系,推进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加强基础性与基础原始创新,解决‘卡脖子’问题,实现技术装备自立自强。”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孙坦说。(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丽颖)
原文链接:http://www.hljagri.org.cn/rdgz/xgxx/202104/t20210401_815649.htm
- 致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政...2021-06-23
- 规模经营耕地从3万亩...2021-06-15
- 胡春华强调:确保高质...2022-02-23
- 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2020-08-07
- 花生豆腐的制作技术2022-01-04
- 农业农村部举办党史学...2021-06-25
- 中央重磅发声:加快错...2021-01-13
- 长治市农业技术推广中...2021-07-11
- 麻涌完成2022年拖...2022-09-15
- 连云港市内业测试化验...2025-02-06
- 淮安区第三次土壤普查...2025-02-06
- 苏州市吴江区顺利完成...2025-02-06
- 常熟市第三次全国土壤...2025-02-06
- 江苏省全面推进第三次...2025-02-06
- 无锡市开展节前农产品...2025-02-06
- 连云港市农业农村局开...2025-02-06
- 江苏省地方标准《农产...2025-02-06
- 镇江市:强监管 控风...2025-02-06
- 草莓定植成活后田管要...2025-02-06
- 莲藕产业架起致富金桥2025-02-06
- 思而后定〡骆马湖渔管...2025-02-06
- 回眸2024(之五)...2025-02-06
- 江苏洪泽湖:保持“动...2025-02-06
- 骆马湖渔管办开展水产...2025-02-06
- 江苏省太湖渔政监督支...2025-02-06
- 近万只野生鸬鹚现身洪...2025-02-06
- 宿迁市开展春节期间草...2025-02-06